心有朝阳,我心远航 ——我的住培小记
发布时间:2024.12.05
——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住培医师 秦莹
三年前,我满怀着梦想从一个小县城来到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参加规培。大学毕业后,我一直在基层医院工作。从一个初出茅庐的本科毕业生,逐渐成长为一名小医生。曾经,我心怀壮志,充满奋斗,然而,在基层的日子里,那份拼劲和韧性却似乎在不知不觉中被消磨。身边的人大多安于现状,每天只需按时上下班,不再积极学习和思考,生活看似安稳,内心却又有些不安。直到看到大学同学一个又一个地出去规培,结束规培后晋升岗位,我才惊觉自己在人生的赛跑中已落后甚远。
于是,我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。别的同学都去规培了,我为何不去呢?我应该去看看外面的世界,去感受、去学习、去提升自己。一系列的想法在我心中萌发。
毕业后四年,我重新踏上了人生的新台阶。在这里,我结识了许多新同学,有的刚毕业就来规培,有的则和我一样毕业多年后才来。无论如何,我们站在同一起跑线,有着相同的目标、旅程和方向。在这即将结束的三年规培生涯中,我们都有所收获。
由于我们是全科规培,所以几乎每个科室都要轮转,轮转时间各不相同,短则 15 天,长则两个月。看似三年时间很长,实则非常紧张。每个科室所涉及的疾病不同,处理和治疗方式也各异。仅靠书本上的知识远远不够,更多的是要通过实践。医学本就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,一个好的医生不一定读书厉害,但一定是经过时间和实践反复沉淀的。正如鲁迅先生所说:“先把一本书读薄,然后把这本书读厚。”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离不开读书,要将书本内容融入脑海,在诊疗患者时运用所学,做到融会贯通。这个过程艰难,需要不断实践和反思。医学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学科,“活到老,学到老” 正是如此。我们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,还应学会与患者有效沟通,做到人文关怀。我们不能只是看病的机器,而要成为合格的医者。古有神农尝百草,如今医疗器械更发达,科技发展迅速,我们更应利用先进技术诊断已病和未病。
规培生涯即将结束,这三年里我轮转了全科、普外科、内分泌科、呼吸科、消化科等科室。我深刻体会到了市级医院与县级医院的差距,不仅是医疗设施,更大的是人的认知差距。在这里,老师们能传授我更多专业知识,让我更深入地了解各种疾病的不同以及更多的诊疗方法。老师们严于律己,即使是主任级别也依然孜孜不倦地钻研,同事之间互相探讨、学习,这是我在县级医院未曾见过的。身处这样的学习氛围中,我又怎能倦怠和懒惰呢?我应以他们为榜样,在这里成就自我。
规培虽只占据我人生短短三年,却是我逆风翻盘的时机。我希望在未来的人生中,回想起这三年,会觉得这是对我人生最大的奖励。因为有规培政策,我才能见识更多、了解更多,更好地学习和运用知识。就像我开头所说:“心有朝阳,我心远航!”